3)第164章 王羽的制糖计划_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以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纸张和竹简都处于并行的状态。

  当然,这种情况的出现,也和人们的文化观念有关,人们把名垂青史叫做名垂竹帛。

  所以那个时候,竹帛依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。

  不过,随着一个饶出现,此后,东汉王朝才逐渐开始大规模用纸,慢慢废弃了竹简,这个人就是左伯。

  左伯,字子邑,东莱掖县人,自幼勤奋好学,善于思考,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和书法家。

  他在精研书法的实践中,感到蔡侯纸(蔡伦造的纸)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,就与当时的学者毛弘等人,一起研究西汉以来的造纸技艺,总结蔡伦造纸的经验,改进造纸工艺。

  同时,用树皮、麻头、碎布等为原料,用新工艺造的纸,光亮整洁,适于书写,使用价值更高,深受当时文饶欢迎,被称为“左伯纸”。

  不过,值得一提的是,这个左伯纸可是非常昂贵!

  但即便如此,也是有一些达官贵人趋之若鹜,就书法家蔡邕都公开言明,非左伯纸不肯轻易润笔!

  可以,在黄巾起义前的这几年,纸张的产量和质量,明显有了不一般的飞跃。

  不过,等到黄巾起义真正发生后,纸张产量遭到了沉重打击,多年的战乱和人口损失,使得书写文化发生了逆流,竹简书写重新成为了主流。

  这是因为,青州可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,在这几十年的地方大乱之下,当地的生活秩序,已经被战争彻底打乱,造纸产业自然得到中断,无法继续生产纸张。

  在当时那个时候,青州是东汉的造纸中心,青州一乱,整个东汉帝国都开始大规模缺乏纸张,自然不得不重新拿起了,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帛。

  纸张书写的历史进程,就此被打断,甚至开始了回溯。

  除此之外,就是简帛长期用于书写朝廷文件、诏令,所以才能迟迟不退出历史舞台,从而被纸张取代之!

  当然了,这也与上层社会的习惯势力有关,三国时期仍然认为最重要的文件,应该铸成钟鼎,其次则书于竹帛,才能长期保存为据。

  其实,一千道一万,就是纸的供应量太少了,以及世家大族不想要纸张大范围流出去,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掌握典籍,控制整个下。

  ………………

  扯远了,回归正题。

  作为世家公子出身的王羽,自然知道其中的猫腻,但他却不能打破这个遮羞布,因为他知道一旦打破,所带来的后果不是现在的他可以承受的。

  所以,哪怕他懂得更高一级的造纸术,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放出来。

  见李湘对这些东西感兴趣,王羽也没有藏私,便将这些窍门进行一一指点,争取让李湘把这些东西弄明白。

 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!

  不知不觉间,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星期,王羽制作的香皂也在王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enhun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